找到相关内容584篇,用时2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原始佛教的特质(1)

    观时,述及因观无常而今起懈怠之努力,仅此与实践面有关,这已如前述。至於[一切皆苦],虽与实践无直接关系,但因感到苦,厌恶苦,而引发入宗教信仰之动机,此点与实践面是有关联的。因为痛切感到不安、苦恼...的遗诫说:「诸行实无常,汝等勿,一心努力吧!」(vayadhammā sankhārā appam ādena sampādetha)亦正是此意。关於行者由於无常观,爱惜光阴,时刻努力事,在[中阿...

    水野弘光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24846950.html
  • 任继愈《中国佛教史》(2)

    十种,指在任何善性思维活动中都必然伴有的道德心理,即信、、轻安(身心安适)、舍(内心寂静)、惭、愧、无贪、无瞋、害、勤等。第三类“大烦恼地法”六种,指任何令人烦恼的思想活动中都必然伴有的心理,即无明(愚蠢)、、懈怠、不信、昏沉(暗昧)、掉举(轻浮)。第四类“小烦恼地法”十种,指思维所必然伴有的非道德心理,即忿、覆(隐瞒过错)、悭、嫉、恼、害、恨、谄、诳、等。第五类“大不善地法”二种,指...

    任继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32847041.html
  • 《华严经》导读

    无所得(《初发心功德品》第十七)。精进慧问初发心菩萨如何修习,法慧答说十,得十清静,十佛欢喜,十法安住,十法入地,十法行清净,十种清静愿,十法圆满大愿,十无尽藏等修行的法门和所应得的成就(《...唐贞元中般若的译本,也题名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,四十卷,它的全名是《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》,简称为《普贤行愿品》,或称为《四十华严》。 此经第一译六十卷本,它的梵文原本三万六千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42547177.html
  • 《论语》和《阿含经》透显的因材施教

    而消息之;若久 学,智慧深固,如来舍,不复随时殷勤教授,以其智慧成就 故。(《杂阿含经》 T.99,vol.2,P.187b) 之所以需要调整教学方式,特别是由几近耳提面命犹如对待小学生的方式,转变成相当放任犹如看待大学生或研究生的方式,主要是因为上得了路的声闻弟子已经学会自动用功,即使任由他们,也不至于因此流于,而且也因久修之故,他们的智慧深固,对未来的走向也很...

    蔡耀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50747274.html
  • 四阿含经:“六大”、“十八界”、“五蕴”、“十二因缘”、“四法本末”的“如真”实在论

    住彼,闻忧戚事。闻忧戚事已,意便劳亦恐怖。如是有救,慧守护真谛,长养惠施。比丘:当学最上,当学至寂,分别六界。如是比丘:人有六聚。此说何因,谓地界,水界,火界,风界,空界,识界”...故也。盖此十门,乃晋云尊者,依华严大经一乘圆顿妙义而立也:(一)同时具足相应门,(二)广狭自在无碍门,(三)一多相容同门,(四)诸法相即自在门,(五)秘密隐显俱成门,(六)微细相容安立门,(七)因陀...

    程文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1547455.html
  • 中国早期禅法的流传和特点--慧皎、道宣所著“习禅篇”研究

    浊水。70页从已生反身残,如刀怨患害人。常来啮伤其身,若流水侵两岸。在“分别相品”中,经文形容坐禅的经验称:(注22)其身心俱定,内外。寂然跏跌坐,如柱定难倾。见于生死谛,如水漂岸树。到了这地步,...一九六二)、汤用彤(一八九三-一九六四),都曾在他们的研究工作中,引用了“习禅篇”中的若干资料,摘录文句,以说明他们的论点(注3)。普通的佛学论文,只把“传灯录”的传统资料照抄一番,根本提“高僧传”。...

    冉云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5647547.html
  • 从初禅相应之心所谈修定前方便

    的道路,以便增强修道“信心”。并且从善士处听闻正法,可以安全的习于业处。  再者,因持戒发现自己身、口、意之圆满,从而生起“惭愧心”。有“惭愧心”便能更精进的修学,同时激起对“护六根”的确信而...056~057页。  20 “以惭愧故故恭敬顺语、为善知识。为善知识故乐见贤圣、乐闻正法、求人短。求人短故生信、顺语、精进。精进故掉、住律仪、学戒。学戒故失念、正知、住乱心。乱心...

    释见法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1047577.html
  • 二乘人回小向大之考察

    而住,一切诸天尚不能睹,何况其余众生能见!彼于涅槃多乐住故,于遍游行彼彼世界,亲近供养佛菩萨中,及于修习菩提资粮诸圣道中;若逸时,诸佛菩萨数数觉悟,被觉悟已,于所修行能。(大正30,749a5...名舍摩梨,觚枝广大,众鸟集宿。一鸽后至,住一枝上,其枝及觚,即时压折。泽神问树神:大鸟雕鹫皆能任持,何至小鸟,便自胜?树神答言:此鸟从我怨家尼俱卢树上来,食彼树果,来栖我上,必当粪,子堕地者,恶树...

    释长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2347580.html
  • 界蕴处的作意——苦能软坚

    说看到无常只是文字的理解。  五蕴是我、是我的,无常、病变、自在。即使有乐受,也系无常变异,且稍微,立即变质为喜贪,不得戒慎醒觉。经上说:乐受,苦触增忧,苦乐二俱舍,顺亦违。乐受由可意触来﹙合己的触境﹚,苦受由可意触来,都值得驻留,「船过水无痕」即可。就连舍受也要作无常灭想,这个无常灭想,就是苦灭想,就是觉醒。  经典上重复地说:「一切诸受悉皆是苦」,旨在强调不要掉到...

    张大卿 弘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4447855.html
  • 佛教生死学中的生命治疗观

    实行持。透过闻、知,而将之融入实修中。实修又如取甘蔗味之“义”,而应耽著于蔗皮之“言”,须而思惟“义”。  (四)道次第“生命治疗观”的特性  道次第思想所透显的生命治疗之关键,实系于一己之态度...  11 在《阿含经》等典籍中,可见当时佛陀所说的各种教示,如:“流转生死,经历苦恼...当厌患生死”。“生死可乐,知涅槃为乐”。“以本无,乐住远离,修行精勤。谓无智灭而智生,闇坏而明成,无明灭...

    王 惠 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4647860.html